編者按:11月3日,全市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“定西脫貧攻堅精神”理論研討會召開,重點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定西脫貧攻堅的理念、方式、經驗、模式。
脫貧攻堅精神,就是扶貧開發四十多年來,特別是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以來,廣大人民群眾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,探索走出脫貧致富成功之路過程中,不宿命不信命、不屈服于苦難、戰天斗地、頑強拼搏,用汗水和熱誠鑄就輝煌的偉大斗爭精神。在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,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實現之際,深入研究、總結提煉定西脫貧攻堅精神,挖掘發展其價值內涵,充分發揮其導向功能、整合功能、凝聚功能和教育功能,對激發定西人民集體文化自覺,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,推動定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
今日起,本報開設專欄,集中展示定西脫貧攻堅精神研究的最新理論成果。
定西脫貧攻堅精神芻議
定西自古“苦瘠甲于天下”,貧困是歷史留下的沉重包袱,困擾了定西人民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。在黨中央的關懷和支持下,定西人民大膽探索,攻堅克難,用四十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,創造了“實事求是、苦干實干,凝心聚力、恪盡職守,精準對接、不辱使命”的脫貧攻堅精神,鑄就了共和國扶貧開發史上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!
實事求是、苦干實干,咬住青山不放松
定西要徹底拔除窮根,奔向富路,就要實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順應規律、突出特色,走出一條符合定西實際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。從1956年的興修水平梯田到后來的流域治理、植樹種草、產業培育……定西人民在脫貧路上以“人一之、我十之,人十之、我百之”的堅韌和不屈,改寫了貧窮落后的面貌,迎來了希望和新生。
定西窮,定西苦,窮根、苦根是干旱缺水和靠天吃飯。定西人民因窮而思變,在扶貧工作實踐中,創造出了“領導苦抓、社會苦幫、群眾苦干”的“三苦”精神。“三苦”精神,是定西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,是定西人民不怕困難、艱苦奮斗的動力源泉。
在脫貧攻堅的這場戰役中,定西集全市之力,聚全民之智,緊緊圍繞“實施五個一批”(發展生產脫貧一批,易地搬遷脫貧一批、生態補償脫貧一批,發展教育脫貧一批,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),堅持“六個精準”(扶貧對象精準、項目安排精準、資金使用精準、措施到戶精準、因村派人精準、脫貧成效精準),尊重規律,實事求是,崇尚實干,開拓創新,聚焦深度貧困,緊盯影響“兩不愁、三保障”的問題,量身定做“一戶一策”精準脫貧計劃,把工作重心聚焦到群眾增收致富上來,全市上下走出了一條植樹種草——產業發展——改善生態的循環經濟模式,創出了脫貧致富的成功路子。
凝心聚力、恪盡職守,會當擊水三千里
在扶貧工作第一線,我和許多幫扶隊長、第一書記有一個共識,那就是農村遍地都是金,就看你用心不用心;農村到處都是景,就看你動情不動情。只有走進鄉村,你心里才會有農民,只有工作在地頭,你心里才會有觸動?;鶎臃鲐氁痪€的干部群眾吃苦耐勞勇挑重擔,他們撲下身子、沉到一線,邁進百姓的門檻,走進了百姓的心坎。
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甘肅考察時強調“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利益著想,讓老百姓幸福就是黨的事業”。讓老百姓幸福是黨的事業,理所當然是每個共產黨人的事業和追求。無數駐村幫扶工作隊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、奉獻自我,圍繞“一戶一策”精準脫貧計劃的制定,深入每一個貧困戶家庭,宣傳好黨中央、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各項方針政策、決策部署和工作措施。注重扶貧同扶志、扶智相結合,做好貧困群眾思想發動、宣傳教育和情感溝通工作,激發擺脫貧困內生動力,他們凝心聚力、恪盡職守,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,為脫貧攻堅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精準對接、不辱使命,敢教日月換新天
全市上下把“精準”理念貫穿于脫貧攻堅工作的始終,從摸清貧困底數、分析致貧原因、梳理需求清單、設計脫貧路徑、項目布局安排、脫貧短板彌補、科學論證分析等各環節都充分體現精準,把扶貧資源和項目精準落實到村到戶,做到扶貧對象精準、扶貧產業精準、扶貧方式精準、扶貧成效精準,堅決防止“大水漫灌”,切實提高了幫扶措施的針對性、實效性和可持續性。
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,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,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,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,全市從而穩步實現了“兩不愁,三保障”脫貧攻堅任務。
2020年,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和脫貧攻堅收官之年,也是定西扶貧開發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全市上下將繼續發揚“實事求是、苦干實干、凝心聚力、恪盡職守、精準對接、不辱使命”的脫貧攻堅精神,保持攻堅態勢、強化攻堅責任,以穩定脫貧為導向,以“一戶一策”為載體,以剩余貧困人口、脫貧監測人口和邊緣人口為重點,圍繞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目標,全面排查解決存在問題,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專項行動,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。張小兵
(作者單位:定西市第一中學)